发布时间:2016-08-04 12:32 我要投稿
激发创业活力和发展动力
从数字对比来看,2014年3月1日,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前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50483户、注册资产396.28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商事制度改革进行两年零三个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2688户、注册资金532.8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5.63%和175.22%;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和资产总额分别占原有总量的84.59%和86.81%。改革后,企业加速进入市场,新登记企业9888户,同比增长111.93%,平均每月新登记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156户增加到367户,户均注册资本由454.65万元增加到829.13万元,社会投资热情高涨。
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企业、个体比达到0.400:1,高于全省0.389:1平均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08个百分点,主体类型结构不断优化。私营企业和现代企业成为投资的绝对主力,私营企业在新登记企业中的占比达到90.51%。现代服务业同比增长21.11%,其中“互联网+”产业同比增幅超一倍,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促进就业 贡献显著
改革促进了创业就业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就业中作用的认识,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登记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231784人,比2013年底增加72108人。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2688户,根据市场主体经营特点和规模测算,新登记市场主体提供了190973个就业岗位,与改革前相比增长50.44%,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90%,在拉动就业的同时,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的落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成为社会公众、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银行等金融部门查询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平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企业认缴注册资本比较理性,自我约束意识、诚信意识逐步增强。
营商环境得到改善
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后,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改革政策的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其中市工商部门将冠漯河市名的名称核准登记权下放到县分局及工商所,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企业的登记权限下放至各分局,冠省级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由省局争取到市局办理,依法需经国家总局核准的企业名称实行申请人网上申请、在当地登记机关领取核准通知书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有效节省了申请人的时间、精力和相关成本,大大提高了注册登记的便利化程度,明显改善我市营商环境。(记者 熊勇力 通讯员 谭晓瑞)
《我市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日益显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shaoling/4455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