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4 09:55 我要投稿
“你看,这里以前脏乱差,如今是地平、灯明、管道通,环境也好了,住着心里很舒坦。”谈起小区改造,天桥街道的李群发大爷赞不绝口。2015年是天桥街道不寻常的一年,4月份市物业全覆盖唯一试点在此落户,8月份乡(镇、街道)综合考评名列第一……在百姓满意和各项荣誉的背后,是天桥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工作、努力拼搏的结果,是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市委办公室、市发改委、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分包单位积极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
“七小”整治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吃住行中“吃”字当先。在“两城同创”工作中,天桥街道围绕“吃”字做文章,大力整治“七小”门店,为老百姓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全员上阵,责任到人。成立了以天桥街道党委书记麻强为政委、办事处主任陈瑞红为指挥长的指挥部,班子成员分包到路,工作人员分包到店。他们深入“七小”门店,张贴整治公告600份,发放宣传彩页1000份。
对辖区“七小”门店做好摸底排查,建立店情档案,根据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每位成员每天至少走访分包门店4次,逐户动员,逐户拍照,动态管理。
分包人员帮助门店打扫卫生,清理货物。邀请区卫生专业人员对“七小”行业专项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同时,提出了“改一批”、“转一批”、“停一批”三种整治模式,对于无证无照、配合整改的商户,督促办证整改;对于门店狭小无法整改的商户,坚持引导转行;对于环境脏乱差拒不整改的商户,坚决取缔。通过整改已达标的门店,授予“七小”行业达标门店牌匾,让店主有成就感,取得店主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位于人民东路的兰州牛肉拉面馆是一家外地来漯人员开的小餐饮店,一开始对“七小”整治抱抵触情绪,认为是有意为难外地人,经过街道分包领导和网格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服务和讲解,最终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整改后,拉面馆环境焕然一新,生意兴隆。老板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上门办证服务,我们外地人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天桥街道统筹协调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并以碰头会为平台,通报进展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形成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并肩作战的专项整治格局。2015年,天桥街道共投入整治资金20万元,辖区“七小”门店环境卫生、经营秩序有了显著改善。
小区整治住得舒心
住得舒心是老百姓的不懈追求。在“两城同创”工作中,天桥街道从整治老旧小区入手,把物业全覆盖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以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和运作及实施物业服务为保障,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工作。
4月份,天桥街道物业服务中心以漓江路为试点,成立漓江路二级环卫队伍,分为16个片区网格,招聘18名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的保洁人员,做到日日清扫、全天保洁,确保小区卫生整洁。6月份,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老旧住宅小区楼院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公开选聘两家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招聘了48名保洁员,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街道物业服务中心和社区物业服务站负责日常监管,小区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协调委员会协同管理。受聘的物业管理公司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简易物业管理服务,探索出了天桥物业服务新模式。
在整治过程中,天桥街道干部全员上阵,分包小区和单位,主动对接联系,为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投资150多万元对双汇路315号院等19个老旧小区进行高标准整治,同时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投入资金12万元购买玻璃钢垃圾箱200个,辖区内老旧小区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为百姓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多数居民的高度赞扬,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道路整治行得顺心
出行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上班、上学等。为了使老百姓出行方便,天桥街道大力整治背街小巷道路,解决辖区居民出行难。
天桥街辖区背街小巷众多,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积水严重。其中,京广街是漯阜铁路扩宽工程遗留问题较突出的地方,沿线拆迁后积存大量建筑垃圾,道路堵塞,无法通行,下水道堵死,污水横流,居民生活极不方便。天桥街道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从4月份开始清理垃圾。
由于垃圾白天不能清运,他们就趁夜间雇用12辆后八轮工程车,用了4个晚上清理垃圾280余车。残余垃圾无法继续使用大型车辆,他们就换成小型铲车和奔马货运三轮车,又用了3个晚上,清理垃圾近400车,终于彻底清理了京广街沿线建筑垃圾。
清理垃圾期间,天桥街道领导带领街道干部值夜班,从晚上9点到早晨6点,清点车辆,发放通行证,饿了吃烧饼,渴了喝矿泉水。虽然很苦、很累,但能为群众做点实事,他们心里很高兴。刚刚清理完垃圾,他们又开始修理排水系统。由于下水道已经堵死,施工人员只能重新挖开下水道并修建。他们不顾阵阵恶臭,铺设了新的排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污水横流这一“老大难”。
6月份正是收麦的季节,天桥街道领导带领干部职工冒着炎炎烈日深入一线,与群众谈心,得到修建道路沿线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顺利清除了私开的小菜园,拆除了私搭乱建违章建筑120多处。在施工过程中,居民有送水的,有让烟的,干群关系融洽。
2015年,天桥街道整修了天桥街、天桥街三巷五巷、万庄前街、京广街、毛纺厂排房等5条路面损毁严重的背街小巷,共整修道路10000平方米、修建排水2500米、疏通下水道9000多米。另外,他们投资23万元平整硬化京广街铁路护坡2810平方米,地面下挖平整1250平方米,清运垃圾294.1立方米,增加下水口雨水篦子3个。如今,辖区背街小巷都达到了路平、灯明、管道通、环境整洁的要求。
文明践行入得民心
创建文明城市是提高百姓文明素质、锻造城市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两城同创”工作中,天桥街道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教育活动,使辖区居民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天桥街道对照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服务群众与创建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他们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渠道,向居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公约、遵德守礼、善行义举、传统文化等内容,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创建内容的知晓率。同时,他们积极组织广场舞大赛、百姓大舞台、知识竞赛等活动十余场,并与市有线电视台举办“弘扬先进文化助推两城同创”知识竞猜活动,在活动现场展出50块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的板面。他们依托社区文体联合会,组织开展了抖空竹、歌曲戏曲演唱、广场书法等形式多样、群众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是天桥街道对志愿服务工作支持的最好诠释。150人组成的“天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定期在烟厂花园开展理发、维修、医疗、法律咨询、教育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方便辖区居民。他们自发组织电影夜市,在烟厂花园向群众放映国学常识、文明礼仪、红色经典、戏曲等影片;利用9月20日全国慈善日,募集慈善资金;经常到辖区贫困户、孤寡老人家中慰问,扶贫济困。几年来,“天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共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
如今,各社居委相继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辖区单位也积极参加到天桥街道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市供销社、市外语中学专门成立了“天桥义工”志愿者服务分队,与“天桥义工”一起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培育了社会新风,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两城同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两城同创”是惠及民生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天桥街道将进一步加压驱动,狠抓落实,为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碧的宜居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2015年天桥街道“两城同创”工作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shaoling/3215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