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商业区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三个重要科学发展载体之一,市委、市政府把特色商业区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了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区委、区政府把开源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更好的服务特色商业区建设,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依据,近期,区政府研究室会同发改委围绕开源特色商业区发展,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特色商业区是服务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源汇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全区的发展战略之一,不断加大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培育工作力度,休闲
旅游、休闲商业、民俗
文化三大服务业提质加速、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在全省发展转型攻坚推进会上,源汇区特色商业区继2015年后再次被评为全省“十先”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服务业两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座博物馆小镇、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省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等,成为全省30家特色休闲文化产业园之一、
河南省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在全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季度全省服务业“两区”建设情况通报上,源汇区特色商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16位,是全市唯一一家进入全省前30名的特色商业区。发展情况如下:
一是主要指标较好完成。至6月初,源汇区特色商业区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的43.1%;共入库服务业企业129家,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2家,比上年增长61.5%;企业从业人数5403人,比上年增长30.2%;个体经营户1798个,比上年增长5.1%;个体从业人数8005人,比上年增长12.6%;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5.5亿元;市外资金投资1.5亿元;省外资金投资1.2亿元;税收收入2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新上报入库规上企业5家。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源汇区以特色商业区为平台,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批服务业项目落地发展。至6月初,特色商业区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其中建成投用项目5个、在建项目7个。城市综合体、商业街、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四大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建成商业街3条、在建城市综合3个、商务楼宇2栋、专业市场3个。炎帝部落河上街项目、黄帝部落河上街项目、陶瓷街项目、河上街广场建设项目等新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炎帝宫及景观房屋主体基本完成,黄帝宫及景观房屋主体基本完成,陶瓷街建设项目主体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外
装修,北京同仁堂建设项目已正式开业,河上街广场建设项目正在开挖地基。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其中大汉河上街、民国河上街等项目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室内外粉刷,一层地坪完成50%。剑桥小镇项目标志性建筑一栋主体已建成,粉刷样板间完成,西侧23万平方米的商住已开工建设,部分已建至三层。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至6月初,基础设施投资共完成2.7亿元,新建整修道路1.5公里,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公里、电网4公里、燃气设施7公里,建成公共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在征收拆迁安置工作方面,特色商业区累计搬迁安置1个村庄(社区)、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拆迁面积达到700亩,安置人口1800人,开工建设安置房22.7万平方米,5#、6#、8#、9#封顶,7#、10#已建至15层,完成安置房投资1.9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转变角色,做好坚强后盾。建设过程中,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干河陈村办企业——开源集团作为开发建设运营主体的开发建设模式。区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管理为服务,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建设、招商到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由企业按市场化模式自主运作。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划布局,分析业态定位,使特色商业区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在落实省、市“两区”建设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发改、财政、税务、建设、文化、旅游、商务等部门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帮扶力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出台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法律法规需要检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检查、收费,为特色商业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强化领导,夯实组织保障。近年来,源汇区把“两区”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强化领导,稳步推进。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具体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日常工作。开源新区建管委也更名为源汇区特色商业区管委会,对人、财、物实现整体划转,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统计监测等工作推进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周密安排部署。“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及时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特别是今年以来,区政府围绕特色商业区建设,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加快各项工作进度。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实行了特色商业区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了“两区”工作专项督查通报制度,区政府督查室、区目标办、区特色商业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督导、通报有关情况,并把特色商业区建设工作情况纳入科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加压驱动,激励引导。
(三)兼收并蓄,打造特色亮点。特色商业区建设过程中,重在培育特色亮点,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
一是围绕“学”,繁荣文化经济。在特色商业区培育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和创新,积极培育以鸟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国家4A级景区——神州鸟园,建设了中国最大鸟语林、中国唯一鸟标本主题自然博物馆、鸟蛋博物馆、昆虫馆等,开展科普教育;围绕历史和传统文化,建设了中观博古史前文化博物馆、中国地方泥塑馆、剪纸馆、陶瓷馆、奇石馆等20余座博物馆;沿河上街水系修建了反映
漯河8000年文明史的千米石刻雕栏,布设了二十四孝和十二
生肖石雕群;丝绸之路淘宝街引进古玩字画、玉器碑帖、古籍善本等经营户83家,定期举办古玩交流会、鉴宝等活动。组建了由国家二级演员为骨干的艺术团,创编了恢弘大气而又雅俗共赏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河上街”、“武皇祈福”, 组织香包节缝香包包粽子比赛、秋季歌舞菊韵表演等大型活动,年演出趣味童话表演经典剧目700多场次,连年成功举办河上街庙会暨彩灯节,组织戏曲评书、民间社火、杂技武术,奇活绝技等演出,让游客体会传统艺术之美、古典文化之韵、民俗风情之醇。
二是围绕“娱”,繁荣游乐经济。先后引进了雷龙过山车、60米高太空梭、大漠飞鹰、高空飞翔、凤凰涅槃等24个大型机械游乐项目,建成了豫中南最大的儿童游乐园,让游客体验惊险刺激的极致玩乐和寓教于乐的童真童趣;还与中影国际合作,建设了开源中影国际5星级数字化巨幕影院,聚集了人气。
三是围绕“购”,繁荣体验经济。为抓住体验式
消费的新趋势,先后建设了经营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神州木雕城、5万平方米的开源大未来购物中心等项目。招商中,以招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传统作坊、老字号作为重点,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先后从北京、云南、浙江、江西、山东等省市引进同仁堂、甲路伞、七彩云南等传统中药、旅游工艺品、非物质文化产品店60多家,开发本地传统剪纸、捏泥人、磨豆腐、酿酒工艺10多种,从东阳、曲阳、天津、荣昌等地引进木雕、石雕、泥塑、制陶等各类技师30多名。无论在规模宏大的大唐木雕城、店铺林立的丝绸之路淘宝街,还是在抗战胜利烧酒坊、陶瓷坊、泥塑馆、香包店,木雕、石刻、酿酒、制陶、裱伞、缝包等各种传统技艺精彩重现,顾客可以边参与现场制作,边体验传统技艺的精髓。
四是围绕“吃”,繁荣舌尖经济。建设了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拥有 28家特色饭店的中华名吃街,引进了全聚德、生态园、桥头火锅等国内知名
餐饮品牌,满足了中高端消费。同时,为突出饮食特色,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在大
唐河上街内培育了布衣巷
小吃一条街,汇集了关东煮、成都冒菜、汉中热米皮、羊肉炕馍等全国60多种特色
美食。特色商业区日餐饮接待量达1.5万人次,布衣巷已成为漯河餐饮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是围绕“住”,繁荣休疗经济。建成开业了四星级金凤凰大酒店、红桃K扑克主题酒店、凤凰民居主题客栈,招引了七天连锁酒店、传奇
音乐酒吧、春道咖啡厅,开工建设了温泉度假酒店、文房四宝酒店,还在建设中的民国河上街、大汉河上街、炎黄河上街分布了演艺酒吧、怀旧歌厅等。目前,特色商业区已具备3000人的休疗住宿能力。
(四)产城融合,着力长远发展。坚持把特色商业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设施共享、产城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完善配套设施。企业自筹资金修筑四纵三横28.5公里道路,配套水、电、燃气以及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注重绿化、亮化、美化,景观小品突出、建筑风格个性,在改善特色商业区外部环境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生活空间。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随着特色商业区的繁荣,区域人口大幅增加,不断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成立社区治安综治小组、治安巡防小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等,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施全方位监控、无盲点安保覆盖,营造了安全、和谐的购物、生活环境。三是保障群众利益。特色商业区的繁荣发展,使村办企业开源集团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有更大能力反哺村民群众、完善保障体系,使村民老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同时,还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就业1.25万人。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尽管源汇区特色商业区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特色不够明显,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源汇区特色商业区主要依靠开源集团投资,在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很好地借助外力带动发展。总体上,源汇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特色商业区内新建成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商业特色不够突出,上下游产业链条较短,人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较少,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影响力、辐射力较小。
(二)征迁工作难度大,项目用地问题突出。特色商业区规划区内的重点项目,多分布在居住密度高的区域,涉及的单位、企业和住户多,造成拆迁安置成本高、难度大,致使一些项目进度受到影响。如栖凤路(公园西路)打通工程拆迁缓慢,已影响到民国、大汉河上街按期投入使用。近期,民国河上街、大汉河上街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大部分主体施工完成,神州鸟园西广场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但由于市看守所、中裕燃气站等部分市直企业搬迁进度缓慢,影响了栖凤路的打通。同时,由于省里每年分配给我市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再分配给特色商业区的项目用地指标更为吃紧,报批难度非常大。
(三)管理体制不理顺,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城市管理需要加强。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范围延伸至城市边缘,有些区域还未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不清,存在损毁现象,日常保洁也跟不上。二是统计工作相对滞后。特色商业区统计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有关数据,不能为特色商业区发展提供数据参考,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区特色商业区在全省的综合排序。
(四)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人均消费有所下滑。今年,特色商业区成功举办了河上街庙会、灯展,台湾名吃节,文玩交流会等系列节会,已累计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但受经济大环境、神州鸟园升级改造和人们消费方式改变的影响,名优小吃受到推崇,其他消费则下滑明显。
四、思考和建议
针对目前源汇区特色商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机制,狠抓工作推进。进一步完善特色商业区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突出重点,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等各项工作。完善工作督促检查机制,推行特色商业区重点项目定期集中观摩制度,建立月督导、季讲评、年总评机制,加快项目推进,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见效。
(二)突出特色,实施项目带动。具体到源汇区的特色商业区发展,要着重在“特”字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本地特优名吃、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明确核心服务特色或特定业态模式,在品牌集聚、业态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打造亮点,快速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提升特色商业区发展层次。按照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原则,根据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对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指导和引导商业差异化发展,确保特色商业区持续
健康发展。把实施招大引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我区特色商业区今后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持续深化大招商活动,围绕开发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亮点、集聚业态品牌、壮大产业集群,在商业商贸提升、商务服务集聚、商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领域,精心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业态模式新的重点项目进行招商,争取签约落地一批有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抓好载体,加强重点突破。根据发展需求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推进“四大载体”建设,多点开花,以点带面,推动特色商业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见成效。一是有序推动城市综合体建设和功能片区综合开发。结合城区核心商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功能片区建设,科学确定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合理配置商业、办公、展览、酒店、文娱、公寓等业态比例,尽快建成一批功能复合、空间集约、承载力强的城市综合体和功能片区。二是积极培育精品商业街。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思路,整治优化环境、规范提升业态、聚焦锤炼特色,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购物环境优美、运营管理规范、拉动消费明显的精品商业街。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积极推荐河上街申报中国著名商业街。三是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加快特色商业区内传统市场如古玩市场、科技市场、陶瓷市场向与电子商务、商品会展等有机融合的现代市场转型,推动新建市场承接升级,沿街市场向特色商业街转型。四是加快楼宇经济发展。重点引进综合实力强、运营经验丰富的商业
地产集团开发建设商务楼宇,并严格把控新建楼宇的建筑形态、功能配套等要素指标,提高楼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吸引企业总部和功能性中心入驻楼宇,带动金融、信息、商务中介、管理咨询及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集聚,引导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
娱乐等服务业项目在楼宇周边集聚。
(四)创新举措,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推动特色商业区更好更快发展。一是理顺管理机制。把特色商业区放在与产业集聚区工作同等重要位置,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着力构建产城互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特色商业区范围内项目立项,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及变更、建设手续办理等均参照产业集聚区实行属地办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权限下放或设立办事窗口试点论证,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特色商业区管委会管理职能,专门负责特色商业区建设发展、行政服务。加强统计人员管理,定期召开特色商业区经济指标运行监测分析会,及时掌握数据上报进度,确保开源特色商业区在全省综合排序中争先晋位。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区级投融资平台通过财政注资、市场募资、整合存量资产、做优增量资产等多种方式提高开发企业融资能力,为特色商业区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合理布局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改造道路、供排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建设,加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站点。三是破解项目用地难题。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征收拆迁安置工作。加大征收拆迁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并开展集中整治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行为。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和专业征迁队伍,严格落实征迁政策规定的补偿和安置标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积极对上争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特色商业区建设用地。积极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并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畅通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提高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效率。四是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促进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服务业领域专项资金,加大对特色商业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对特色商业区建设取得土地出让收益,重点用于区域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特色商业区重大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强化联审联批,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关于开源特色商业区发展情况的调研和思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yuanhui/65373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