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29 10:29 我要投稿
6月3日,记者在召陵区老窝镇见到了从外地赶来漯河准备参加“三夏”机收的外地麦客王树林。
王树林来自内蒙古赤峰市,6月2日在召陵区农机局引机小组的带领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召陵区作业区。“去年我们3台机器在召陵区作业,多的收割近500亩,挣了近 三万元,少的收入也超过两万元。听说今年召陵区的小麦长势不错,我们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王树林说。
虽说王树林来自内蒙古,但是通过麦收,他与来自河北省邯郸收割机手陈海臣成了好朋友。6月1日,陈海臣就被老窝镇支毛陈村的于付荣一个电话叫来了,就等着天气好转下地收割了。陈海臣指着于付荣说:“我们早就是老朋友了,已连续三年我都在这儿,年收入都在三万元左右,他给我联系地块,帮助收钱,有时车出毛病了,他比我还急,亲自开车给我买配件,接维修师傅,我们现在都是亲戚了,不收麦时,还经常走动呢!”陈海臣告诉记者,因为都在召陵区作业收麦,他与王树林也认识,并且熟知。通过几年在漯河麦收,他俩也成了好朋友。“天南地北的麦客通过跨区作业也都相互认识。
大家信息上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目的就是让小麦颗粒归仓,挣钱回家。”陈海臣告诉记者。有时候地块大,来不及抢收,给王树林打一个电话,他们就过来了。“抢农时,不耽误种秋粮就行。”陈海臣说。
召陵区农机局局长田伟生告诉记者,早在今年3月,召陵区就对全区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全区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数量、群众自发引机数量和需要农机部门引进数量。4月10日前,通过电话与亲赴外地农机部门和跨区作业经纪人联系,并邀请外地跨区作业经纪人实地考察,达成引机意向210台。同时,区农机局两个引机小组赴天津、河北等地引机,目前已引进收割机75台,引导区13个农机合作社引机60台,群众自发引机120台。
《召陵区提前联系农机手麦收时节不发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shaoling/19605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