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漯河新闻 > 临颍县新闻 >

临颍:弘扬“六拼精神” 奋力提质转型

[摘要]装备制造产业园 华冠养元生产车间 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中心 临颍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基地 全省县级首家中水回用工程 临颍城区鸟瞰图 近年来,临颍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党...

 

 

 

    装备制造产业园

    华冠养元生产车间

    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中心

    临颍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基地

    全省县级首家中水回用工程

    临颍城区鸟瞰图

 

 

 

    近年来,临颍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要求,持续弘扬“六拼精神”(拼招商、拼项目、拼环境、拼要素、拼担当、拼落实),加快“七区同建”(产业集聚区、黄龙特色商业区、城市老城改造区、现代家居园区、现代物流园区、颍川历史文化街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聚力“民生攻坚”,致力打造“两城一区一基地”(两城即千亿工业新城和文明生态新城,一区即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一基地即全省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数据翻倍 增长迅速

    2016年,临颍县生产总值259.8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9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20.5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亿元,是2011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3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9.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5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

    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1.7亿元,同比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6%,同比增长32.1%;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1亿元,同比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8亿元,同比增长10.6%;税收收入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8亿元,同比增长12.5%。

    荣誉成串 发展成链

    近五年,临颍县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组织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首批法治县创建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核心区产粮大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中国休闲食品之都、全国3G农技推广信息化试点县、全国网络整合及数字化转换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先进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获得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信访工作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职业教育强县、双拥模范县等30多项省级荣誉,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场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场会等国家、省、市级现场会30多场次在该县举办。

    “一体两翼”载体

    助力“千亿工业新城”

    临颍县始终把壮大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持续打造平台、招商引资、大上项目、育强产业、创新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该县以23.72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了9.9平方公里现代家居园区和9.8平方公里现代物流园区,构筑了40多平方公里“一体两翼”产业发展平台,为二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产业集聚区五次荣获全省“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二星产业集聚区;现代家居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县区。该县坚持四大班子带头上一线招大引强,先后引进养元饮品、加多宝饮料、怡宝纯净水、远大住工、鸿路集团、中国辣椒电商产业园等知名龙头企业40多家。三大百亿产业加快推进,已建、在建和签约生物医药类企业14家,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被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休闲食品之都”。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中国实木家居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形成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集群,成为全省两个省定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年内主营业务收入将超百亿。建成了国家级标准的质检研发中心和全省唯一的膨化食品检验中心;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9个、市级18个,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市级20家,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级著名商标38件。

    “五个临颍”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

    临颍县以建设宜居宜业的文明生态新城为目标,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加速新老城区融合,开展“五个临颍”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该县七区同建推动中心城区“东扩、西延、北进”,城市框架从35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以“三违”治理为先导,强力推进城市老城改造区、黄龙特色商业区、颍川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建设,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10多万平方米,邢庄、樱桃郭等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金佰汇城市综合体、金地时代广场等商业板块集聚升级,鼓楼隋唐风情商业街、东方锦城等20多个节点项目加速推进,黄龙特色商业区晋位全省一星特色商业区。开展了畅通临颍、水城临颍、森林临颍、秩序临颍、文明临颍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畅通临颍改扩建城乡公路500公里,开工建设11.39公里的城区外环线;改造背街小巷20个,新修和改造城区道路46条117公里,构筑了“六纵九横”城区主干路网;水城临颍打造“两河六湖一湿地”生态水系,高标准建设了2500亩黄龙湿地公园;全省县级首家采用中水回用,实施黄龙渠10公里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打造贯穿城区的两条景观长廊。森林临颍依托湿地公园和十公里生态水系新增绿地800多亩,规划启动了5000亩城郊森林公园,建成了8万多亩花卉苗木产业带。秩序临颍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长态化、长效化;文明临颍积极开展文明秩序、文明生活、文明形象“三文明”活动,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城市。改扩建第一污水处理厂、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热电联供1座,新铺设集中供热管网35公里,新铺设排水管网83公里、输配水管网120公里、燃气管网425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创建“双示范村”

    建设美丽乡村

    临颍县以发展新型现代农业为方向,突出抓好基础建设、产业优化、环境改善三项重点。该县累计投资6亿多元加大偏远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县高标准粮田达到40万亩,颍西10万亩示范方成为全省样本、全国典型。花卉苗木、小辣椒、烟叶、大蒜、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稳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11家,家庭农场达501家,特色农业园区达4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0家,形成了联泰休闲食品、南街村面业、中大天然辣椒等六大省级农业产业集群。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土地银行”,“存贷”农村土地25万亩,推动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60%。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统文化润临颍”等活动,30个“双示范村”创建试点成为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代表,新修农村道路512公里,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0万人,新建农村文化广场367个,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245个,全县农村基本实现安全饮水、文化广场、卫生保洁等“十大全覆盖”。

    秉持发展为民

    全力惠及民生

    临颍县坚持把改善和发展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健全卫生医疗体系。精准扶贫帮助9677人实现脱贫,新建或改扩建颍川学校、阳光雨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城区学校6所,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145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余所,校园足球代表我国走出国门。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建成使用,1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基本完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小商桥景区成功申报4A景区,三绝碑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修缮保护,累计送电影下乡2万余场,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性大戏3000场次。全县各类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新农合、医保、养老等各类社保金突破2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

    强基固本转作风

    提振干事精气神

    临颍县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凝聚合力,强化县级干部引领作用,打造干事创业的“领头雁”队伍。目标考核上采取乡镇“3+N”和县直单位“1+N”机制,激励科级班子创新,工作推进上实行重点工作认领主办,明确树立在基层工作和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目前,先后选派199名干部主动到重点工作一线挂职锻炼,选派55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通过“挂乡驻村联户”开展帮扶工作,择优储备优秀年轻后备干部30多名。围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乡镇建设党群服务工作站,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化解了不安定因素。容错免责机制引导了干部在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作为。

    创新开展“村官直审”,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全县367个行政村的财务管理、“四议两公开”、“三资管理”执行情况等事项规范地审计一遍,已累计审结归档312个行政村,审计资金5.07亿元,移交违规违纪案件线索43起,党纪处理38人,为村集体追回资金17.97万元。推行“360”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严把选人关、培育关、评先关三个关口建强村级班子,创新盘活资源、村庄治理、龙头带动、市场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等六种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强村级经济监督,严厉惩治基层微腐败。目前,该县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的村5个、超1000万元的村11个,年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的村8个、超20万元的村59个、超5万元的村16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探索开展“民情夜市”,由各行政村召集“五老协会”、“便民服务协会”、乡镇包村干部、包村民警等人员,对村里的邻里纠纷、矛盾动向、特殊群体动向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评议,让群众有地方说事、有明白人评理,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全省率先组建杜曲镇木业产业、王岗镇小辣椒产业、颍南花卉苗木产业等3个产业党建“红色联盟”,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实行管理联动、产业联育、品牌联创、村企联创“四联”措施,有效地破解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工作有效覆盖问题,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目前,该县“红色联盟”共设置党总支3个,党支部12个,覆盖“两新”组织159家,服务党员386名。 


《临颍:弘扬“六拼精神” 奋力提质转型》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linying/75999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绿色项目”建设忙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