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时间,一座
老城区怀揣梦想,坚韧不拔;每一个马路街人,持之以恒,矢志不渝。4年多时间的“赶考”,马路街街道如凤凰涅槃,气象一新。如今,漫步街道各处,我们惊喜地发现:市容市貌华丽转变,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靓丽的“城市窗口”名声在外,受到八方来客的肯定。对此,马路街人感到无比自豪。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马路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杰深有感触地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
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在全市“创卫”大潮中,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风雨同舟,攻坚克难,大笔书写着“为有‘创卫’多壮志,敢教老城换新颜”的时代华章,古老的马路街街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众志成城 探索长效创建新路子
“原以为家乡‘创卫’就是一句话,没想到这次是真的。最近几年,每次回来走出车站,总能看到家乡又发生了新变化。”从曾经人人摇头的脏乱差“重灾区”,到如今众人交口称赞的靓丽“城市窗口”,
漯河火车站、漯河
汽车站实现华丽转身,让多年在外工作的楚亚婷感触颇深。
“干净”、“整洁”、“漂亮”……这几年,这些褒义词渐渐成为回乡游子、外地游客描述漯河“两站”时出现的高频词汇,靓丽的“城市窗口”也给漯河“创卫”加了分。
“两站”仅仅是马路街街道长效创建的缩影。马路街街道地处市中心区域,是全市商贸中心,含5个社区、11条主次街道、5个专业市场、4917家商户、820家“七小”门店、99个老旧小区,漯河火车站、漯河汽车站坐落其中。街道管辖地域广、基础条件差,人流量大、游商小贩多,素有“漯河‘创卫’看源汇,源汇‘创卫’看马办”之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马路街街道誓赢‘创卫’攻坚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街道创新管理,探索出一条长效“创卫”新路子。街道领导统筹全局,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解决各种重点、难点问题,并多次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在“创卫”指挥部基础上,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合力团,抽调三名副科级干部具体负责“创卫”日常工作;坚持机制创新,辖区划分为11个大网格和若干个小网格,明确责任,做到“没有与创建无关的部门,没有与创建无关的干部”。同时,成立网格管理督导组,坚持每月考核评比,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形成了领导带头干、干部积极干、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几多艰辛,几多付出。马路街街道紧紧围绕“创卫”目标,对辖区
文化路、八一路等流动商贩集聚地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违规行为近3000余次,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同时,成立专职攻坚队,错时执法、延时执法、精准执法,在辖区内全天候巡查监管,严防反弹,实现了常态化无缝隙管理。
建管并重 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创卫’实在太好了!如今,家门口环境好了,路也好了,下雨天再也不用两脚泥了,我们总算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生活了。”这是谢家巷61岁的老居民武权英常挂在嘴边的话。
谢家巷位于马路街东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这里设施老旧,大量卫生死角长年未清理,巷内下水管道淤塞,污水满溢,还有部分房屋已倒塌,大部分居民都已搬离。“就是只有一户居民,也要按照‘创卫’标准一丝不苟整改。”街道决策层斩钉截铁地说。大规模专项治理展开,堆积几十年的垃圾、杂物被清理,排水道被重新疏通,巷内还安装了路灯,粉刷了墙面,硬化了路面,几十年的老巷子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不只是谢家巷,马路街街道在“创卫”攻坚中对辖区内99个老旧小区都进行了综合改造。他们从提升小区档次入手,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硬化路面5.2万平方米,刷新墙体6.5万平方米,封堵垃圾道4330个,配置垃圾容器4527个,维修改造下水道2000多米,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改造后的小区,路平了、地净了、管道通了,生活在这里更加舒心了,居民们交口称赞。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街道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和建立“五位一体”的老旧小区网格化物业管理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聘请物业公司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行长效化物业管理服务。目前,辖区所有老旧小区已全部达到简易物业服务标准。他们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在48家老旧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美化家园活动中,促进了居民与社区的良性互动。2013年7月,全市物业全覆盖暨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在马路街街道召开。
攻坚克难 誓啃“创卫”“硬骨头”
3月25日,记者走进百汇市场,只见整个市场道路顺畅,干净整洁,经营规范,长期布满油污的墙面和卷闸门粉刷一新,道路两边还安装了路灯,方便居民夜晚出行。
餐饮店老板栗国强欣喜地说:“门店乱糟糟、墙上黑乎乎曾是这里的标志性‘风景’。整改后,到处亮堂堂的,干着生意也得劲啊!”这种惊喜同样在老一建公司院内上演。这里原是一个废弃厂院,有20多户居民,还有废品回收站、煤场等6家企业,院内长年无人管理,违法建筑林立,道路破损严重,垃圾杂草成堆,是马路街街道“创卫”的老大难。街道工作人员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挨家挨户做居民思想工作,最终联合职能部门依法拆除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并重建了厕所,硬化了院内路面。院内居民吴秀勤直言:“院里干干净净的,再也不用喂蚊子了,上个厕所也不用跑远了!”
攻坚克难,誓啃“创卫”硬骨头,马路街街道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从2015年6月开始,街道联合城建、卫生、食品安全监督、工商等职能部门,出动人员150人,开展了6场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行动,一举取缔违章经营摊位290个。对积极整改达标的商户,按时限分别给予800元、500元、300元的奖励贴补,累计为227家“七小”门店发放贴补资金12万元,调动了广大商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拳出击,治违治乱,仅用一天时间,街道就拆除违章建筑247间,其中说服商户自行拆除181间,打响了全市和谐“拆违”的第一枪。
在攻克难点的同时,街道还着力培育亮点,打造精品。他们狠下决心,对新天地
美食街实施“变脸手术”,美食街“脱胎换骨”,各个摊点古色古香、摆放整齐、洁净有序,已成为具有复古韵味,集美食、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勤俭巷美食街,成为我市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
小吃一条街。
“全员皆兵” 人人都是创建参与者
每天一大早,马路街街道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吕磊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在辖区各处来回穿梭,仿佛一只啄木鸟,不放过任何蠹虫。只要发现问题,他就第一时间通知网格长一起分析原因,并收集问题建立台账,限期销号,做到问题不过夜、整改不过天,经常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四年多时间里,吕磊毫无怨言,他总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应该竭尽全力做好。”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我们环卫工人该做的。”马路街环卫站站长赛永华说。
在马路街街道,“全员皆兵”这个词深入人心。街道坚持把宣传
教育贯彻创建工作始终,大力推进“文明家园”工程,以“全民守礼”为重点,高标准、高规格制作各类宣传板面850块,手绘墙画近800平方米,同时,采用有奖答题、文艺会演、
健康徒步行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环卫工人背上贴上了“讲文明、讲文明、讲文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创卫”宣传标语……
在浓厚的“创卫”宣传氛围中,从上到下,从意识到行动,从机关到社区,从家庭到个人,“创卫”与每一个马路街人息息相关。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齐心共建美好家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精益求精才是我们对‘创卫’永恒的追求。”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杰表示,“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巩固和扩大“创卫”成果,马路街街道一直在路上。
《风景这边独好——源汇区马路街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yuanhui/58011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