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源汇区按照“弘扬法制精神、维护和谐稳定、服务百姓
民生”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深入推进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建设法治源汇、平安源汇、和谐源汇为总体目标,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机关、法治村(社区)、法治学校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源汇区被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为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成为近年来我市依法治区工作取得的最高荣誉。
一、完善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依法治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单位负责人具体抓,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优先支持,并逐步完善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督导检查、考核奖惩、法治监督等一系列配套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开展“法治源汇创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措施保障。在18个社区建立健全了“两站一员”(两站即法律服务接待站、法律援助工作站,一员即人民调解指导员)的法律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民工和居民提供法律帮助,为社居委工作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社区依法治理进程。三是加大督导力度。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不定期邀请源汇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治源汇建设工作进行视察,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夯实法治基础
一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
教育。采取法制
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和农民等五类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区公务员分批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分别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逐乡行”活动、“与法同行、筑梦圆梦”主题活动,使全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开展法律知识“六进”活动。扎实开展“源汇法治大讲堂”活动,开通《源汇法治
手机报》,组织法律知识“六进”宣讲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单位开展法律宣讲活动,推动活动向基层延伸,使活动覆盖基层社会的各个方面。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了“司法行政惠民服务进万家”、“12·4” 法治宣传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了“六五”普法的热潮,做到“横幅挂街头,标语上墙头,宣传到村头,资料到手头,效果在心头”,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主题教育活动逾100场次,受教育人员达10万人次。
三、狠抓落实,做好法治创建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政府部门聘用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的合法性;组织律师积极参与信访接待,引导群众罢诉息访,积极为政府和群众排忧解难;狠抓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执法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监督检查制等系列规章制度,构建执法权限确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完善化的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扎实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逐村行”活动,进一步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和指派程序,开通法律援助网上受理渠道,完善“乡村半小时,城区一刻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去年以来,全区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6 件,接待法律咨询 1050余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万余元。三是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推动法治源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
漯河市加快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乡镇、行政村、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确定干河陈乡、检察院、三里桥村、外国语小学、城区烟草公司等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四是深化行业依法治理,优化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广泛开展 “服务攻坚法治行”活动,组织 “法律六进”宣讲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基层组织巡讲,推动形成全民守法、自觉践行法律的社会风尚。同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专项治理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建设的良好局面。
《坚持普治并举优化法治环境源汇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yuanhui/355397.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