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漯河新闻 > 舞阳县新闻 >

舞阳县实行“12345”立体帮扶模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摘要]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舞阳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12345”立体帮扶模式,“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明确一个总目标:2017年实现贫困县摘帽 “精准识别”扶真贫。舞阳...


   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舞阳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12345”立体帮扶模式,“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明确一个总目标:2017年实现贫困县摘帽
  “精准识别”扶真贫。舞阳县以2015年、2016年两次“回头看”及复核建档立卡为契机,严格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省委“五条途径”、“五项举措”、“五个保障”等要求,结合实际,在“六步工作法”的基础上独创了“五个必须”和“七表一照一手册”标准,实施精准甄别复核,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明确提出2016年退出贫困村54个、占92个贫困村的58.7%,脱贫1.5万人、占2.66万贫困人口的56.3%,2017年实现贫困县摘帽的总体目标。
  夯实两大基础:抓资金整合、抓基础提升
  “双轮驱动”出实效。一是抓资金整合,托起致富梦。今年以来,舞阳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由去年的3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已投入400万元与中原农险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注重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整合扶贫、水利、农技、农林、农开、发改等各类财政涉农资金92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就业创业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等;注重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省市发展资金、新增政府债券扶贫资金、彩票公益金等共4401万元,用真金白银加大扶贫投入。二是抓基础提升,筑起小康路。强化基础支撑“去穷貌”,对照退出标准,列出贫困村需求清单,加快完善贫困村道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补齐制约发展短板,筑牢脱贫攻坚基础。今年以来,新修贫困村道路81公里,启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7个,完成危房改造326户,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个,新建村级文化广场8个,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三种模式:直接帮扶+代种代养+合作经营
  “综合造血”强筋骨。今年以来,舞阳县盯住短板,由“输血”到“造血”,先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4个、彩票公益金项目10个、到户增收项目36个、产业贴息及雨露计划项目14个,涉及资金5205万元,这些项目已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90%以上。为扶志气强“动力”,强产业富“口袋”,引导贫困户切实转变观念,消除“晒太阳等小康”的思想,提升致富能力,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舞阳县积极创新,着力产业带动,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项目支撑脱贫新模式。
  一是直接帮扶。针对有劳动能力且具备一定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为贫困群众提供生产资料、种养产业项目及技术培训、疾病防治服务,确保收入稳定增加。目前,已实施项目19个,包括花生种植、蔬菜种植、香菇种植、肉羊养殖、花卉种植等,投入财政资金459万元,覆盖20个贫困村、1353户、4745人。二是代种代养。依托绿源肉羊养殖、永勃农业开发等龙头企业,由贫困户自愿申请,龙头企业、村委会、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将到户增收项目补贴的种养殖种苗交给企业代种代养,贫困户分红受益,目前,有两个乡镇采取这种模式,已带动9个贫困村、456户、1454人脱贫。三是合作经营。文峰乡依托华宝食用菌公司、章化乡依托鑫利养殖场、北舞渡镇依托兴农牧业、莲花镇依托万豪牧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以项目补贴资金入股,实现“捆绑”致富。目前,已带动41个贫困村和21个非贫困村2187户、6785人发展各类特色产业,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406人,人均增收4300元。
  实行四大措施: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
  “部门齐唱”聚合力。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掌握脱贫需求,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实现精准发力。一是转移就业。为帮智力富“脑袋”,出台了《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和《建立就业基地实施意见》等文件,人社部门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资源,今年共举办代工点一对一培训、公益岗位岗前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班26期,培训贫困群众1376人次。积极开展就业帮扶,举办贫困人口就业专场招聘会4场。依托宏福制鞋、飞亚手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保和、九街、吴城、马村等乡镇建立16个就业基地和代工加工点,吸纳贫困群众1280人,实现了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全县新增贫困群众就业2239人。二是社会保障。出台了《脱贫攻坚农村低保政策性兜底实施方案》,民政部门根据脱贫攻坚承担的任务,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学致贫等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落实兜底扶贫措施。全县新纳入低保7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低保政策人数达6936人。三是教育救助。出台了《教育脱贫实施方案》,教体部门今年共为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及职高学生2504名发放救助金145万元。四是健康扶贫。开辟贫困户就诊绿色通道,各级医疗机构专门开设扶贫窗口、扶贫病房、扶贫床位;为全县所有贫困户发放慈善医疗救助卡,全部落实免费体检。开展大病救助,贫困群众医疗费用在新农合报销基础上,实行二次报销,比例为20%;先后为620名贫困户二次报销医疗费用53万元,落实大病救助1046人、救助款157万元。
  构建五级网格:健全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全覆盖
  “五指并拢”抓落实。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抓帮扶强“组织”,健全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全覆盖。一是县级领导“带”。把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做为帮扶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和保障,专门成立了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李亦博同志任第一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由县级领导牵头的8个专项攻坚小组,由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分包37个重点贫困村,有力推进了帮扶脱贫工作。二是驻村工作队“推”。由138支省、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到92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三是结对子“帮”。组织96个县直及乡镇部门的1600多名机关干部,与全县9045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实现“结穷亲,拔穷根”。四是镇村干部“包”。实行乡镇领导直接包村、乡镇干部直接包组、村干部直接包户制度。五是企业帮扶“活”。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今年以来,各方力量先后引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160多个,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为贫困村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同时,成立了4个专项脱贫攻坚督导组,每周开展专项督导,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利用手机报每天公布工作动态;实行严格督导问责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集中观摩讲评,对脱贫攻坚中工作不力、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通报批评,并启动严格问责程序。


《舞阳县实行“12345”立体帮扶模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wuyang/68368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