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3 11:55 我要投稿
2016年2月15-16日,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对漯河市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以及临颍县、舞阳县的小麦苗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一、当前小麦苗情
地点
前茬作物
群体(万/亩)
单株茎蘖(个)
次生根
(条)
临颍县杜曲镇
玉米
70.8
4.3
7
舞阳县泥河洼
玉米
60.2
2.1
5.3
源汇区阴阳赵乡大楼魏村
玉米
30.0
2.0
5.1
郾城区八里村
豆子
54.4
3.7
5.4
召陵区黄庄乡黄庄村
玉米
70.3
4.5
7.8
召陵区老窝镇千刘村
花生
65.3
3.2
8.17
通过对漯河周边地区小麦苗情的调查可知(如上图):2月11日-12日的降水对小麦返青十分有利,随着近日气温的逐渐回升,部分小麦苗已有返青迹象,但春季新生叶片尚未露头。但因2015年11月23-25日强降温降雪早于常年,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影响小麦分蘖形成充足的群体,绝大部分小麦田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田间表现为叶尖干枯、叶片发黄、基部第二节或第三节受损或坏死,严重的表现为心叶卷曲、根系死亡,基本绝收。这些因素导致目前小麦苗情总体不如去年同期,表现为苗不壮,生长量普遍不足,苗龄小,群体不足,次生根发育差,单株分蘖数少。一二类苗面积减少,三类苗面积增加,苗情总体较上年偏弱。
二、形成原因
1、气候因素。2015年小麦出苗后光照严重不足,11-12月份持续阴雨天较多,光照时间明显偏少,小麦的光合作用弱,养分积累较少,小麦个体发育较差。11月23-25日又出现大范围的降雪降温天气,雪后气温迅速降至0℃以下,造成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越冬时间比常年早,导致小麦生长缓慢,并受到冻害。
2、整地质量不高。一部分田块在秸秆还田时,秸秆粉碎过大,整地时没有深翻,秸秆没有压实,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的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导致麦苗较弱,遇到突然低温,根系受冻而死亡。
3、栽培技术问题。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在播期上有差异,弱春性品种应比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但有的农户将弱春性品种播种过早,遇到低温时导致受冻严重;有的田块播种过深,导致地中茎过长,消耗养分,麦苗不壮,易受冻害。不同品种之间抗寒性也有很大差异。
三、春季管理措施
目前漯河市小麦苗情总体偏弱,冬前蘖达到七十万以上的较少,土壤墒情适宜。春季要科学水肥管理,早管促早发快长,促弱苗转壮,促分蘖成穗,培育壮秆大穗,提高产量。
1、划锄镇压,提温保墒
要利用开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普遍开展划锄镇压,提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力促分蘖多成穗、成大穗,争穗数保产量。
2、因苗制宜,科学水肥管理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总体偏弱,开春后要早动手,早管理,对二、三类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保冬前大蘖健壮生长,促春季分蘖成穗,;对于生长正常的一类苗,水肥管理可推迟至拔节初期进行;对于晚播弱苗麦田应适当推迟浇水时间,以免因地温降低影响麦苗生长;对于受冻麦田要早管重管促早发。
3、化学除草
因年前温度一直较低,大部分麦田冬前未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因此要在春季温度回升后及时进行化除,以防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应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15g,加水30kg-40kg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水乳剂75ml,兑水30kg均匀喷雾;而以阔叶、禾本科杂草混发的田块可选用3.6%阔世玛水分散颗粒20g,对水30kg均匀喷雾。最晚应在3月底小麦拔节以前施药,拔节后施药对小麦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
4、预防倒春寒
由于2015年麦播以来雾霾日数多,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产物制造与积累,加之田间土壤水分充足,造成多数麦田根系下扎浅,次生根较少,而地上部叶片较长,出现地上地下部分不协调的“头重脚轻”现象。因此,要及早做好防冻害的准备,采取早春镇压控秆、寒流来临前浇水等措施,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漯河市小麦苗情调查及春季管理意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uohe.yuduxx.com/jinri/3612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